保羅哈理斯在「我的扶輪生涯」最後結論說:「扶輪是由寬容,親善與服務的精神中誕生的」。沒有寬容,沒有親善,沒有服務就不是扶輪。每一扶輪社員必須具備寬容,親善,服務三項精神,否則不是扶輪社員。扶輪社員進來扶輪就是要學習此三項精神,並實踐應用於日常生活,包括扶輪活動等一切事項,是一輩子要學習的事。
一.寬容
  寬容是尊重別人,原諒別 人,凡事要善解,不執著,如果兩個人意見不同,應心平氣和,多了解對方,多溝通,在未獲得共識以前,兩個意見同時存在,互相尊重。以扶輪社員的智慧,不傷 和氣的解決問題。在扶輪精神三項中,「寬容」最重要,在人際關係中沒有寬容心,無法容納別人,看什麼人都不順眼,對什麼人都不滿,友誼則無從產生,更談不 上享受友誼。沒有寬容心,心胸狹窄,只顧自己,不關心別人,就不可能產生服務的理念,我們說友誼與服務由「寬容」產生也不以為過。做為一⋯⋯個扶輪社員應多參 加扶輪各種集會及服務活動,多擔任扶輪各種不同的職務,以學習、體驗及實踐寬容的精神,並應用於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如果能做到天下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就 真正達到標準的扶輪社員。
  保羅哈理斯說:「只要我們是友善的,能容納他人的觀點,而且不自私(寬容的態度),假如不是寬容的精神存在,每個扶輪社都擁有足夠的原子能,可使爆炸成為千萬個小塊,這一種寬容就是我的生活記號,是我信心的根源」
二.友誼
  扶輪的友誼,沒有心機、沒有利害關係,對人親切、友善、出於誠懇。扶輪交朋友目的是為朋友服務,不是利用朋友,不可存有利用朋友之心。只有付出,沒有收入,時時心存隨緣盡份為朋友服務(見扶輪宗旨第一條)每一扶輪社員不但在扶輪圈內實踐,亦應落實於社會生活。扶輪之所以有價值及聲譽亦在於此。
  扶輪的友誼,沒有分別心。對每一位社員都要親切、友善,不能有階級、地位、企業大小、資深資淺、舊社員新社員之分,都要一樣看待。只要踏入扶輪圈內,就不能 有分別心及階級觀念,沒有大小之分,才能享受到真正的扶輪友誼。保羅哈理斯說:「扶輪與其他社團不同,他們比較親切,更為友善,拋開一切累贅與無意義的拘束,嚴禁使用任何頭銜及尊稱,社員又一度回到少年時代的情景」(見保羅哈理斯著「我的扶輪生涯選集」P21)。扶輪無階級地位觀念及特權意識。扶輪的友誼,不只限於自己社內的社友,對他社的社友乃至外國社友都要與自己社內的社友一樣看待。與他社社友及國外社友增進友誼,沒有分別心。尤其對國外社員,不可有姊妹社與非姊妹社之分,應一視同仁。
  在例會時,每一社員都要學習扶輪友誼,多與不同之社員相處,體驗及實踐扶輪友誼。扶輪社員應多參加各種扶輪集會及活動(包括:地區年會、國際年會)以實踐扶輪友誼。在例會時,每一社員(不限於聯誼委員),對於來訪之外社社員或社會人士都要與自己社內的社員一樣對待,親切、友善,以學習及體驗友誼,不可有分別心。亦即每一位社員都是聯誼委員,要實踐及發揚扶輪友誼的精神(見扶輪宗旨第一條)。
  扶輪社員在扶輪圈內學習及體驗友誼後,應再應用於自己的家庭,左右鄰居、社區、職業場所、社會生活及外國人。亦即對非扶輪社員,亦要實踐扶輪友誼的精神(見扶輪旨第一條及前國際扶輪社長(1994-95)比爾‧韓德立Bill Huntly的文告「Be a Friend」)。保羅哈理斯渴望「友情」而創立扶輪社。扶輪的基本原理是「友誼」。這項理念遍及全世界、不分人種膚色、宗教、給人人幸福及滿足。給互相間之情感在沒有寬容及理解的地方種值了美德。(哈羅德.湯瑪斯(1959-60年國際扶輪社
  友誼與服務的關係:由「友誼中產生服務,由服務中產生友誼」才是完美的扶輪友誼及完美的扶輪服務。扶輪鼓勵與「服務對象」作朋友。扶輪的服務不是施捨而是要尊重被服務的人(見Be a Friend---1994-95年度RI社長比爾‧韓德立Bill Huntley的口號及文告) 。
  參加例會及各種服務活動是分享美好的,無心機的友誼及實踐扶輪友誼的第一步並可引發服務的理念及意欲。
三.服務
  扶輪的服務是關心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隨緣盡份,隨時隨地以平常心,無心機的幫助別人,不想回報。
1.扶輪的中心思想是關心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設想,亦即如何去幫助別人。扶輪就是關心別人為別人服務。
2.扶輪社員的服務範圍很廣,無所不包。扶輪宗旨特別提出四個方向,鼓勵及培養每一扶輪社員實踐服務的理念。
3.扶輪社員應以平常心服務他人。
4.扶輪的服務是切實的,每一分錢都用在刀口上,不做錦上添花、沽 名釣譽之事。以下是錦上添花、沽名釣譽的實例。值得我們反省。日本的一位地區總監在公式訪問中,晚上在旅社召來一位按摩師,在按摩中問瞎眼的按摩師:「你知不知道扶輪社?」他說:「知道啊、好像是社會賢達的集會。上一次贈我們白色的盲人拐杖。」。這位總監聽了頗覺受用,接著再問他:「你對扶輪有什麼想 法?」。下面的答話就相當尷尬:「我從各方面都獲贈不少白色拐杖、已經有五支了」「但在十字路口親手帶我們過斑馬線的小朋友似乎更實際」。
5.扶輪俱樂部乃至整個扶輪的組織及架構,包括國際扶輪(R.I)及地區都是為扶輪社員而存在。其存在之目的在於使每一扶輪社員能養成關心別人、為別人服務之樂趣(見國際扶輪章程第四章扶輪宗旨及扶輪社章程第四章扶輪宗旨)。
6.扶輪社員應多參加扶輪各種集會及活動,以學習、培養及實踐關心別人、幫助別人,進而應用於日常生活乃至事業及社會生活及國際社會。
7.扶輪社員個人的服務與集體的服務(非團體的服務)並重(參看23~34號決議案及職業服務的新方向)。
8.沒有扶輪社員參加的服務不是扶輪的服務。
9.表達扶輪目的的最有效方式,係透過個別扶輪社及扶輪社員的五大服務活動(社務、職業、社區、國際、新世代)。服務活動應由扶輪社按照其本身的能力、興趣及其社員的特定需要與服務機會而決定其計畫。但國際扶輪係扶輪社之聯合會,應不時推動各種長短期計畫以促進實現扶輪宗旨,並使希望參加扶輪社及扶輪社員重共同努力中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