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竹塹扶輪社自2006-2007年度起開始接觸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迄今已在長期交換學生方面,共計派遣了九位本社的扶輪優良子女,分別前往德國、日本、荷蘭、瑞士、美國等地,以及今年派遣一位短期交換學生前往瑞士;同時也分別接待了九位分別來自法國、德國、美國、匈牙利、澳洲、韓國等地的外國交換學生。Town非常高興我的兩個小孩都能參加了這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大兒子林嘉言(Benny)派遣前往荷蘭及小兒子林承義(Teddy)派遣前往美國一年,而這一年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他們也順利完成了的「扶輪親善大使」的任務。而截至今年為止,我的家庭也非常榮幸接待了六個來自外國「兒子」、「女兒」們,他們在台灣的日子裡,回想起來真是歷歷在目,帶給我們多少甘苦的回憶,同時也是個甜蜜的負擔,也確切地、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也讓我們學習成長了許多。在此我要代表新竹竹塹扶輪社來分享我的一些扶輪社交換學生心得,希望能鼓勵更多扶輪的子女來參加,有機會去圓一個與眾不同的夢想。



一、青少年交換計畫之目的
青少年交換計畫之目的主要在提供青少年學生與扶輪接待家庭、扶輪義工,以及社區整體許多的助益。透過青少年交換,學生能第一手學習外國生活的各個面向。隨著對於世界的概念不斷擴張,他們漸趨成熟,發展對自己更深層的瞭解。融入外國的教育體制,加強了他們的學業與個人成長;而接待扶輪社與家庭和社區整體也因為與來自不同文化的廣泛、友善接觸而豐富。
國際扶輪青少年交換計劃,提供了青少年在其人生學習能力最強,可塑性最大的時期,到世界各地去經歷不同之文化、語言、風俗習慣的洗禮,並促使個人成長,增進其世界觀並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因此青少年交換不僅只是國際文化的交流,也蘊藏深遠的教育意義。而且,透過青少年交換計劃,讓接待扶輪社與家庭和地區整體也因來自不同文化的廣泛、友善接觸而豐富;更因此推動國際瞭解、親善與和平。



二、從派遣甄試及訓練的開始
我的大兒子嘉言是在2009-2010年度派遣之荷蘭,在甄選辦法剛公布時,我就嘗試與他溝通,鼓勵他能夠掌握這個難得的機會,放空一年到國外去開闊他的視野,學習不同的語言、文化;但是那時候他正於新竹高中就讀一年級,在台灣升學主義的環境下,心中有些許掙扎,因為若是參加了交換計畫,將會比同齡的小孩慢了一年進入大學,所以在心態上必須要做一些調適。
然而,一個家庭有了第一次的經驗,知道交換計劃會給我們的小孩正面的助益,就會「食髓知味」。我的小兒子承義是在2011-2012年度派遣至美國,因為受到他哥哥嘉言出國交換經驗以及在我家寄宿的國外交換學生影響,他很願意接受出國當交換生的挑戰,更難得的是他不但一方面參加了地區的甄試及訓練同時也能兼顧學業,在第一次基測就以400分錄取他理想的學校-新竹高中。他們都勇敢的決定參加,並接受地區的妥善安排約半年的訓練,他們全心投入為出國做準備。在那一段時間我覺得他們成長許多,可以有計畫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學習應對進退以及與人相處之道,因而也獲得更多的友誼,更好的人際關係。



三、思念我在國外的寶貝孩子直到他們光榮的歸國
我們家一接獲國外的Guarantee Form後全家就欣喜若狂,為小孩聘請家教來教導學習日常生活的會話、忙著與國外的「轟家」聯絡;開始準備小孩出國的用品禮品、辦理簽證及預訂來回機票,直到了出國的那一天,扶輪社的社友熱情的到機場去送機,才發覺從沒離開身邊的小孩,想到他們在這樣的青澀年紀就要遠渡重洋,那時心中就非常不捨,留下了眼淚祝福他們一帆風順。但小孩一到了國外後其實自我調適得非常好,他的的交換生活是多采多姿,也能逐漸溶入當地的生活。平時我們除了用Skype外,家長大概就是用FB默默的瞭解他們的訊息、動態,我現在可以體會到「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小孩出門後就盡情的去享受那裏的生活,他們只有偶爾會想想家而已,我對扶輪的小孩子們深具信心。
而當我們家自從接待的外國學生到來後,我們也把重心放在接待的工作上,正因為忙碌時間也過得特別快,怎麼感覺好像很快的他們就回國了。當他們平安返國後,我發現經過了這一年他們收穫滿滿,已經學會獨立自主,對於人生的目標明確,有計畫的安排自己的興趣學習;同時他們開始宣導青少年交換計劃,加入Rotex薪火相傳,為將來要出國的學生服務。我的小孩都認為「青少年交換計畫」並不是剝奪了他們一年,而是讓他們的人生中多了一年,他們懂得活在當下,有個不一樣的生活體驗;他們現在對於自己的人生有更明確的目標,更有信心和膽量去接受迎接未來精彩的人生。
Exchange is not a year in the life. It is a life in a year.
四、良好接待工作的安排
  Inbound的交換學生來台交換通常為期約一年,我們的扶輪社通常會安排了一位接待顧問、三個接待家庭及一個預備家庭。接待則是以扶輪社為主體,交換學生必須要參與扶輪社及地區活動與其所舉辦的活動結合,並於每個月安排至扶輪社作心得報告。而且要以扶輪家庭生活為中心,每一個接待交換學生的成功與否,首先接待家庭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要以輕鬆愉悅的精神去歡迎接待的交換學生,除了提供交換學生飲食及住宿外,也要陪著他們體驗台灣的生活,要像交換學生的父母一樣,提供長者的管教之責,用「愛心」為初衷,彼此互相包容、尊重。同時要以學校正常上課為學習的重心,他們在台灣的期間要用心地學習本國的語言與文化,選擇附近的學校上課,配合中文課程的安排,讓他們迅速的在學校適應環境。
每一個接待家庭都應該本著「將心比心、視為己出」的心態,來愛護這些異鄉的遊子,有時候接待的工作也會遇到瓶頸,很多家庭也會因此頭痛,但非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絕不提前遣返交換生。要把參與交換計畫的外國學生都當作是我們自己的小孩,他們可能會製造一些問題或帶來我們一些困擾,絕大多數都是文化的差異,或者接待家庭的溝通不良,不能斷定他們不好。對某些外國的交換學生而言,提早將小孩遣返也許是好的,但是能讓他們一起完成一年的交換計畫也許對他們更好,更重要的是要去思考對一個小孩子的未來什麼是最好的。
五、深具意義的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及扶輪社交換學生心得:
  新世代服務已是RI所增列為扶輪的服務項目,因為RYE本身就是個很好的一個願景,為其派遣及接待的任務,進行一項延續性的工作計劃,這是新時代的每一個扶輪人都必須理解與推動的工作重點。這個計劃不只是國際文化交流,也是一項教育計劃,它能讓我們的小孩能在於經歷青少年這個黃金時期,得到最好的公民學習,形塑其個人優秀的人格特質及豐富他們的人生;而在接待工作上更是重要,如果每一年度我們有能有用心付出的接待家庭、接待學校、接待社,就能讓世界的人們對台灣不陌生,知道在亞洲的太平洋上的美麗國家,有著這一群和善的人們,就是-台灣。如果在國際扶輪3500地區的每個扶輪社每年都接送一位交換學生,我們不但將培育扶輪的幼苗有著「四海一家」觀念,也將會「散播愛心的種子」,進一步逐步達成國際扶輪的最後宗旨「世界和平」。最後在此鼓勵大家踴躍參加扶輪青少年交換計畫。